close
為甚麼要說「以鬆為養」呢?
 
這大概是我每次上課的時候,學員必問的題目之一。
 
答案其實相當簡單,因為身體的緊繃,心情的緊張,是每個人都弗學而能的,不必去學,天生就會,而且身心又彼此互相影響著,心情一旦緊張起來,身體就會連帶緊繃,平時若是沒有養的定,屆時未必能夠放的鬆,更何況會讓人產生緊張的時機,又都是人生的關鍵時刻,它往往化身一場比賽,一場表演,也有可能是一次考試,一次面試,它可以只是一次約會,一次會議,甚至是一個計畫,一個決定,重要的是,當關鍵時刻來臨的時候,我們成為自己希望的人,還是淪為自己討厭的那個人?
 
在做完「叩天鐘」之後,你會發現一個現象,那就是口水變多囉!
 
當口水增加的時候就可以緩緩吞下,這個動作就叫做「咽津」,說的白話一點的話就是吞口水。古聖認為口中津液是人體五臟的精華,長期吞服可以讓人身體強健、卻病延年,所以也叫做「玉泉」、「醴泉」、「玉漿」等,李時珍於本草綱目裡說到:「人舌下有四竅,兩竅通心,兩竅通腎氣,心氣流於舌下為靈液,道家語之金漿玉醴,溢為醴泉,聚為華池,散為津液,降為甘露,所以灌溉臟腑,潤澤肢體,故修養家咽津納氣,謂之清水灌靈根。」宋代文學家蘇東坡認為唾液「功用不可量,比之服藥,其效百倍」。
 
現代醫學認為唾液不僅能維持口腔的清潔,促進腸胃消化,幫助吸收功能,還能夠增強免疫機能,「活」這個字可拆解為「舌上的水」,看來古人老早就知道口水對身體的好處並且善加利用。
 
有些人比較容易口乾舌燥,這個時候就可以用「攪舌」或是「屈舌」的方式來協助增加唾液的分泌。
 
「攪舌」也稱做為「赤龍攪海」,方法就是用舌頭將整個口腔內的牙齒攪動一遍,先上後下,由左至右攪動數次,一般而言,我不建議將舌頭置於牙齒外攪動,因為舌頭很軟,而牙齒又硬,這種攪動方式很容易讓舌動產生不舒服的感覺。
 
「屈舌」就是舌上抵顎,只要將舌頭往上頂至上顎的位置,不久之後,唾液的分泌量自然就會變多了。
 
這二個都是相當快速而且相當有感的方式,不過我還有一個更快更簡單的方式,那就是將注意力放在玄膺一竅,此竅在舌下的位置,只要全神貫注在這個地方,口水很快就會分泌出來,每次上課只要一說到這裡,學員的頭鐵定如搗蒜般的點個不停。
 
看完這篇之後,還不立馬試試嗎!

S__67223561.jpg

arrow
arrow

    羅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