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以前在當兵的時候,每次收假回部隊的第一個晚點名,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收心操。
 
收心襙的內容可以說是五花八門,因人而異,除了像是立正、稍習這些基本動作之外,還包括了伏地挺身、仰臥起坐與交互蹲跳,通常做完操之後,不要說是「心」,連魂都快被收去一半。
 
現在是連續假期結束之後,就要試著以最快的速度調整好心情和體力,不然隔天回去上班上課的時候,鐵定會無精打采。
 
「收心」其實是心的一種運用方式,只不過它的作用是貴在「收」,目的是為了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,既不留戀於過去,也不冀望在將來,更不侷限於現在,就只是完完全全地活在當下。
 
佛家教人明心見性,儒家誨人存心養性,道家勸人修心煉性,三家所說都是圍著心性上用功發揮,重點就是要讓人明白,人生學問之道不在多,懂得管理自家身心就好,心性學說雖然分為三家,但是三家教人下手的功夫,都是以「收視返聽」,也就是「收放心」來作為起點。
 
學問可以研究,但是功夫可是要苦練出來的,「收放心」是功夫,一門技術,千萬不要把它當成學問來研究,不然的話,功夫只會做在口頭,而不是心頭。
 
問題是心要如何收呢?
 
孔子提出一套他的做法: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」
 
「收放心」的第一階段就是要做到「目不妄視、耳不妄聽、口不妄言」。「不」和「勿」也包含了管理、控制的意思,因為我們的心總是易動而難定,易放卻難收,所以古人就將「心」比喻為「猿」,將「意」比喻成「馬」,暗指其性難調難伏,我們不必盡信古人所言,但是至少可以觀察一下,自己的心,是不是也像這個樣子。
 
這顆「心」呢,不但是物來就引、緣至情牽,還時時刻刻在追逐見聞,毫無一刻停歇下來,所以要把「心」收回來,讓它常定常靜,就不可以如此輕易地縱情聲色,因為「聲」從耳聞、「色」由眼見,心很容易一下子就隨著它們外出,最吃緊的地方既然是在這裡,下手的地方自然也就在這裡,哪裡出就那裡進,這也是為什麼「收放心」也被稱為「收視返聽」的緣故。
 
所以下次去孔廟的時候,別忘了看一下這幾隻猴子,跟牠們拍拍照,比個Y,因為牠們可都是肩負使命、任重道遠的。
 
如果我們把三家儀軌的部分放下,直接將那幽晦難明的面紗掀開,會發現隱藏在所謂的深邃神秘背後,其實只是一個相當單純的生活哲學,基於對生命的熱愛,生活的熱情,進而發展出一套與天地自然共存,與人事物理應對的法則。
 
原來,老祖宗要告訴我們的,就是要學會如何用「心」的法則,要懂得如何用「心」過日子,用「心」過生活,心很容易放,所以要學會收;心很容易動,所以要學會靜;心很容易滿,所以要學會空。
 
「無心」和把心用在「無」上,是二個不同的境界,差了十萬八千里,可別搞混了。
 
今天是不是又學會一招了,別光只是看,記得也要試著做!
 
身安是福、心安即氣,身安心安、福氣自來。註解 2020-03-28 152847.png
arrow
arrow

    羅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