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三十年前人尋病,三十年後病尋人。要避免讓疾病找上門,最直接、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日常生活飲食做起。
 
人可一日無言,但不可一日無食。不吃固然傷身,但是飲食過量,不但沒有帶來太多的好處,反而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,如何在這當中拿捏,又會因個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,二害相權取其輕之下,「少」自然勝出,成為飲食的建議原則之一,以「不餓」來取代「過飽」,用「少量多餐」來替代「大吃大喝」,最終的成果就是「腹中食少,自然病少」。
 
除了「少」以外,其他的飲食建議原則還有「緩」、「暖」、「軟」、「淡」。
 
「緩」指的用餐的速度,最好是採取細嚼慢嚥的方式。「暖」和「軟」則是指在食物的選擇方面,最好食用熱的和軟的,儘量避免生冷堅硬。現在已經有許多的研究指出,細嚼慢嚥可以避免吃下過多的食物而肥胖,而且食物在反覆咀嚼過程當中,還可以與唾液充分結合以幫助消化。
 
「淡」指的是清淡飲食,有些人會誤以為不吃肉,只吃青菜的方式就是清淡飲食,其實重點是要避免過於油膩、甜膩,或是味道過重的食物,因為這些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或是肥胖,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簡單來說的話,就是要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、少重口味。
 
有一位婦人因為身體不適去看醫生,醫生建議她要多吃一點高鐵的食物,回家之後她就請她的先生去高鐵站買便當,她的先生就好奇地問她:「為什麼今天想吃高鐵賣的便當呢?」她回答:「因為醫生叫我要多吃一點高鐵的食物。」
 
許多的人都不吃「葷」食,可是不吃葷食,不代表是吃素,「葷」是指帶有「辛味」的蔬菜,像是大蒜、蔥、韭菜等,所以戒葷食並非是不吃肉,而是指不吃帶有蔥、蒜、韭、薤等味重的食物,因為腥葷的食物,味主沉濁,吃了之後容易讓後天之氣粗而難伏,而香辣的食物,性主輕浮,吃了之後會導致先天之氣散而不聚,這也是為什麼修行入靜的人,都會避食腥葷香辣的食物,堅持素食淡飯的原因。
 
吃完飯之後,別忘了要「摩腹」和「散步」,不只可以幫助消化,還可以強健脾胃,應該不會這麼快就忘了吧。
 
事實上,「少」的原則不只是應用在飲食上,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得到它的影子,只不過我們沒有察覺到,例如:「身上事少,自然苦少;口中言少,自然禍少;心中慾少,自然憂少。」
 
少病的話身體自然健康,少苦的話生活就會快樂,少禍的話人生容易幸福,少憂的話心裡充滿平安,要過著「健康、快樂、幸福、平安」的生活,大方向不都已經勾勒出來。
 
今天是不是又學會一招了呢,別光只是看,記得也要試著做!
 
身安是福、心安即氣,身安心安、福氣自來。

註解 2020-03-28 152847.png

arrow
arrow

    羅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